电话咨询

13703291587 15612179568

安国新闻中心

安国钢套钢保温管在地下埋设时,埋深的标准和影响因素有哪些?​

1503 2025-06-23 15:39:29


一、埋深标准(常见参考规范与取值)

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

《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》(CJJ 34-2010):对供热管道埋深作出规定,一般情况下:

当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,管顶覆土厚度(埋深)≥0.7 米;

非车行道下(如人行道、绿化带),管顶覆土厚度≥0.5 米;

若管道穿越铁路、公路或河道,需根据具体工况增加埋深,通常≥1.2 米(需满足路基或河床稳定要求)。

其他行业标准:如石油、化工领域的埋地管道,可能参考《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》(GB 50253)等,埋深要求因介质温度、环境荷载而异。

实际工程中的常见取值

市政供热项目:车行道下埋深通常为 0.8~1.2 米,非车行道下为 0.6~0.8 米;

穿越特殊地段(如铁路、高速公路):埋深可达 1.5~2 米,或采用套管保护以减少埋深要求。

二、影响埋深的核心因素

(一)环境与荷载因素

地面荷载类型

车行道 vs. 非车行道:车行道下需承受车辆碾压,埋深需足够以避免管道被直接压迫变形,非车行道荷载较小,埋深可适当降低。

特殊荷载:如机场跑道、重型工业区地面,需根据荷载计算增加埋深,或采用加强型管道结构。

地质与气候条件

土壤冻胀影响:在寒冷地区,土壤冻结深度是关键参数(如我国东北冻土深度可达 1.5~3 米),管道埋深需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,避免因土壤冻胀挤压导致管道破裂。

土壤性质:软土、流沙层等地质条件下,管道埋深需考虑土壤承载力,避免因沉降导致管道位移;岩石层地区埋深过深会增加施工难度,可通过套管保护减少埋深。

地下水位

高水位地区若埋深不足,管道可能长期浸泡在水中,增加外护管腐蚀风险,需通过提高外防腐等级或增加埋深来规避。

(二)管道自身参数与功能需求

管道直径与压力

大直径管道(如 DN500 以上)因自重和内部介质压力较大,需更深埋深以分散荷载,避免地面沉降对管道接口的拉扯;

高压管道(如蒸汽管道压力≥1.6MPa)对埋深的稳定性要求更高,以防因外部荷载波动导致泄漏。

介质温度与保温要求

高温介质(如蒸汽、热油)管道需确保保温层外侧温度不会对地表植被或构筑物产生影响,埋深过浅可能导致地面温度过高,甚至引发安全隐患;

低温介质管道(如液化天然气)需防止外界热量传入导致介质气化,埋深需结合保温层厚度综合设计。

与其他地下设施的间距

与给水管、燃气管、电缆等其他地下管道的水平或垂直间距需符合规范(如与给水管水平间距≥1 米,垂直间距≥0.2 米),若间距不足,可能需调整埋深以避免相互干扰。

(三)施工与维护便利性

施工工艺限制

顶管、盾构等非开挖施工时,埋深需适应设备工作范围;

明挖施工中,埋深过深会增加土方量和施工成本,需在安全与经济性间平衡。

后期维护需求

阀门、补偿器等附件处需预留操作空间,埋深过深会增加检修难度,通常此类节点处埋深可适当减小(但需满足荷载要求)。

(四)法规与规划要求

城市规划标准

不同城市对地下管线埋深可能有地方性规定,如市中心繁华区域因地下空间紧张,可能允许在满足安全前提下适当减小埋深,但需通过结构加强(如增加外护管壁厚)弥补。

抗震设防要求

地震多发地区,埋深需考虑地震波对管道的影响, deeper burial(更深埋深)可减少地面震动对管道的直接冲击,同时需配合柔性接口设计。

三、特殊场景下的埋深调整案例

穿越河道:采用沉管或套管方式时,埋深需低于河床冲刷线以下 1~2 米,防止水流冲刷导致管道暴露;

工业园区:因地面可能有重型机械作业,埋深可提高至 1.5 米以上,并增加警示标识;

冻土区:如我国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,埋深需超过 2.5 米,同时外护管需采用耐低温材料。

总结

钢套钢保温管的埋深设计是 “安全性、经济性、施工便利性” 的综合平衡,需以规范为基础,结合环境荷载、管道参数、地质条件等因素定制方案。实际工程中,建议通过岩土工程勘察、荷载计算及专业软件模拟(如有限元分析)确定最终埋深,确保管道长期稳定运行。

石家庄钢套钢保温管,石家庄聚氨酯保温管,石家庄保温管厂

美狮贵宾会

分享到

美狮贵宾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