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晋聚氨酯保温管在安装过程中,如何避免保温层与外护管分离?
一、安装前的准备:确保材料适配性
检查材料质量
确认外护管内壁清洁,无油污、灰尘或杂质,避免影响聚氨酯与外护管的粘结力。
检查聚氨酯原料配比是否符合规范(如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的比例),配比不当会导致泡沫与外护管粘结强度不足。
验证外护管的尺寸精度:外护管内径与保温层(或工作管)外径的匹配度需符合设计要求,间隙过大会导致泡沫填充不紧密,过小则可能挤压外护管变形。
预处理外护管内壁
对光滑的外护管内壁进行粗糙化处理(如砂纸打磨),增加表面摩擦力,提升聚氨酯泡沫的附着能力。
必要时涂刷专用粘结促进剂(如聚氨酯底涂),增强泡沫与外护管的化学粘结力。
二、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控制:确保粘结牢固
控制聚氨酯发泡工艺
若为现场发泡(如接口处补泡),需保证发泡料混合均匀,避免因搅拌不充分导致局部粘结力不足。
严格控制发泡环境温度:聚氨酯发泡的适宜温度为 15-35℃,温度过低会导致反应不完全,泡沫疏松;过高则可能因反应过快产生气泡,降低粘结强度。必要时对原料或外护管进行预热 / 降温处理。
确保发泡压力均匀:发泡过程中,泡沫需充分填充外护管与工作管之间的间隙,压力不足会导致局部未填满,压力过大可能撑开外护管,破坏粘结层。
避免外护管过度拉伸或扭曲
安装时禁止强行拖拽外护管,尤其是在弯曲段或接口处,过度拉伸会导致外护管与保温层之间产生间隙。
对于预制保温管,搬运和吊装时需使用专用吊具(如宽吊带),避免单点受力导致外护管变形、与保温层分离。
接口处理:防止薄弱部位分离
管道接口处的保温层需与原有保温层紧密衔接,现场发泡时应确保泡沫与外护管、工作管同时粘结,必要时在接口处设置定位环,固定外护管位置。
接口外护管的搭接长度需符合规范(通常不小于 100mm),并采用热熔对接或电熔连接,确保接缝处密封牢固,避免水分渗入(水分会破坏聚氨酯泡沫的粘结力)。
三、安装后的保护:减少外部因素影响
避免机械损伤
回填时禁止直接抛掷石块、砖块等硬物,应分层夯实,且第一层回填土需为细土或沙土,防止外护管被砸破或挤压变形,导致与保温层分离。
对于暴露在外部的管道(如架空管),需设置防撞保护装置,避免车辆或设备碰撞外护管。
控制环境湿度
安装后若管道处于潮湿环境(如下水道、地下水位较高区域),需确保外护管无破损,必要时在外侧增设防水套管或防腐层,防止水分进入保温层与外护管之间的间隙(水会削弱粘结力,甚至导致泡沫水解)。
定期检查与修复
安装后及时检查外护管是否有鼓包、凹陷或松动,发现局部分离时,需切开外护管重新发泡填充,并修补外护管。
对于温差较大的场景(如冷热交替管道),需验算热胀冷缩对外护管与保温层粘结力的影响,必要时设置补偿器或滑动支架,减少因位移产生的分离风险。
四、特殊场景的注意事项
低温环境安装:在冬季或寒冷地区,需将聚氨酯原料存放于温暖环境,施工时缩短原料暴露时间,避免发泡过程因低温中断。
高温管道(如热水管):需选用耐高温聚氨酯原料,并在外护管内侧增加抗热老化涂层,防止高温导致泡沫与外护管的粘结力衰减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从材料、工艺、保护等多环节减少保温层与外护管分离的风险,确保聚氨酯保温管的长期保温性能和结构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