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保温管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,以避免损坏?
一、装载前的准备
检查保温管状态
运输前逐一检查保温管外观,确认外护层(如 PE 管、镀锌铁皮)无破损、保温层无脱落、接口密封完好,对已有轻微损伤的管道单独标记并优先处理(如修补后再运输)。
对于带法兰、阀门等配件的保温管,需确认配件固定牢固,避免运输中松动碰撞管壁。
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
根据保温管长度和数量选择车辆:短距离运输可用平板车、货车;长距离运输建议用半挂车,确保管道长度与车身匹配,避免管道超出车身过多导致晃动。
运输车辆的车厢需平整、无尖锐杂物(如铁钉、石块),必要时铺垫木板或橡胶垫,防止车厢底部磨损保温管外护层。
二、装载过程的规范操作
合理堆叠,避免超载或挤压
堆叠高度根据保温管直径和外护层强度确定:直径≤200mm 的管道,堆叠高度不超过 3 层;直径>200mm 的管道,建议单层摆放,若需堆叠需在层间垫缓冲材料(如橡胶板、泡沫垫),避免上层管道压迫下层导致保温层变形、外护层开裂。
禁止将重物(如其他建材、工具)压在保温管上,避免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管道凹陷或断裂。
固定管道防止晃动
用柔性绳索(如尼龙绳、吊带)将保温管沿长度方向捆扎牢固,绳索与管道接触处垫软布或橡胶垫,防止绳索勒伤外护层。
对于长距离运输或弯道较多的路线,需在管道两端及中间位置增设固定点,确保管道在车厢内无横向或纵向滑动,避免相互碰撞导致接口脱落、外护层磨损。
特殊结构管道的装载保护
对于钢套钢保温管(外层为钢管),需避免钢管直接接触产生摩擦,可在层间垫木板隔离,防止镀锌层磨损或保温层被挤压破损。
对于预制直埋保温管,其接口处的密封端(如热熔套、法兰盖)需单独包裹保护,防止运输中进水或杂质进入保温层。
三、运输中的防护措施
避免剧烈颠簸和碰撞
运输车辆行驶时需平稳驾驶,减少急刹车、急转弯,通过颠簸路段(如坑洼路面)时减速慢行,防止管道因惯性碰撞车厢或相互撞击。
长途运输时,定期停车检查固定绳索是否松动、管道是否移位,发现问题及时加固。
防范天气影响
雨天运输需覆盖防雨布,确保保温管外护层和接口处不进水(尤其是聚氨酯保温层,进水会大幅降低保温性能)。
高温天气(尤其是 PE 外护层保温管)需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,可覆盖遮阳布,防止外护层因高温软化变形。
低温严寒天气(针对脆性材料外护层,如玻璃钢管),需避免管道受冻后被撞击,可提前包裹保温毡,减少低温对材料韧性的影响。
限制超长、超宽运输
保温管长度若超出车身,需在超出部分悬挂警示标志(如反光条),夜间运输开启警示灯,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。
超宽装载时(如多排并列摆放),需确保两侧预留安全距离,防止通过狭窄路段时被障碍物碰撞。
四、卸载时的注意事项
使用专用工具,避免人工拖拽
卸载时优先使用叉车、吊车等设备,叉车叉齿需包裹软布,避免划伤外护层;吊车使用专用吊带(禁止用钢丝绳直接捆绑),吊带位置应靠近管道两端支撑点,防止管道弯曲变形。
人工卸载时需轻抬轻放,禁止在地面拖拽管道(尤其是沙土地或有碎石的场地),避免外护层磨损。
按顺序卸载,防止堆叠坍塌
多层堆叠的保温管需从顶层开始逐层卸载,禁止从底部抽拉,防止上层管道坠落砸损下层或地面管道。
卸载后临时堆放时,需选择平整场地,堆叠方式同运输时要求,且远离火源、尖锐物体和交通要道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较大限度减少保温管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风险,保障其出厂时的结构完整性和保温性能。核心原则是:避免挤压碰撞、做好固定防护、防范环境影响、规范装卸操作。